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 《中国金融》|新能源车险经营协同策略探讨
《中国金融》|新能源车险经营协同策略探讨
时间:2024-01-13 14:30:41    来源:一品财经    浏览次数:51    我来说两句(0)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导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逐渐成为保险行业确定的主要增量,但不可回避的是行业新能源车险还面临着成本高企的严峻挑战

《中国金融》|新能源车险经营协同策略探讨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期

2010年以来,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纳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已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首批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战略发展产业的国家之一,在政策上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201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形成了与相关行业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逐渐成为保险行业确定的主要增量,但是行业新能源车险还面临着成本高企等严峻挑战。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逐年走高,新能源车险对保险公司经营盈利空间的消耗还在扩大,车险业务应当如何应对需要行业共同探讨。

新能源车险经营表现

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30.4万辆,同比增长36.7%,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0.8%,超预期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销量目标;在政策和需求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产业已完成从政策推动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型。在产业发展带动下,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保费增速始终保持在40%以上。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商业险保费收入636.94亿元,同比增速60.04%,市场渗透率较2022年同期提升3.92个百分点。新能源车险正在成为拉动行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1543亿元,市场渗透率约为15.7%。

加快发展新能源车险是保险公司服务国家大局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险公司参与车险经营的必然选择,因此,主要保险公司均明确了以加快发展新能源车险为战略目标的经营策略,截至2023年9月,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家保险公司的新能源商业险市场份额均高于燃油车业务市场份额。中国人保通过长期股权、债券、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参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众多细分行业;从公开信息了解,2022年4月、10月、11月,中国人保先后参与了银基科技、广汽埃安、埃泰克这三家新能源企业的投资,分别覆盖了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同时人保财险与宁德时代建立了“总对总”战略合作。中国平安已与新能源电池企业开启全面合作,探索电池银行、电池保险等,同时在年报中表明,将在无人驾驶、里程保险等新的车险细分领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中国太保在其2022年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既要抓住新能源车险发展机遇,同时也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中国太保已于两年前成立新能源车险研究组,并全面实施新能源车险直营模式,目前已与8个品牌建立了直接合作关系,后续还将继续培育公司在新能源车险方面的比较优势。国寿财险也提出了以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保持与市场地位相匹配的竞争优势为目标、以夯实经营管理基础为路径、统筹规模与效益、推动公司经营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好融合、提升车险全链条综合经营能力的发展策略。

经营中存在的挑战

赔付成本高企造成保险公司单一板块经营严重亏损

新能源车出险率、案均赔款“双高”的特点导致其赔付率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不少保险公司主动“刹车”。德勤咨询《从新能源车险看财险经营模式变革》披露的新能源车赔付率数据显示,新能源家用车占比高达60%,而其车损险赔付率高于燃油车30个百分点左右,三者险赔付率突破100%;新能源非营业货车、客车赔付率也远超燃油车。从车辆设计看,动能更换带来的电压失控和热失控风险增加,产品设计也带来维修成本高企的情况,如一体化压铸技术、电池车身一体化以及电池包普遍采用多个电池单体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导致出险后可修复性差,更换成本较高;智能网联技术加速融合发展的同时,相应配备的硬件价格普遍较高。根据中国银保信数据,新能源家用车核心动力损毁率达到燃油车发动机事故率的3倍;从实际维修情况看,定损金额占比排名前十位的零配件件均定损金额普遍高于燃油车,剔除电池等新能源车专属部件后件均定损金额涨幅也达到了20%以上。由此可见,事故率和赔付成本的双重压力导致新能源车险案均赔款居高不下。从客群特征和使用风险看,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30岁青年群体快速增加,该群体驾驶经验相对较少;同时受政策影响,我国新能源车市场中的营运车辆占比高于乘用车整体市场中营运车辆占比18个百分点以上,而营运车辆在道路上的平均行驶时间较长,风险暴露明显高于家用车;新能源车操纵性能与传统燃油车存在显著差异,新能源车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最大动力输出,驾驶人员常常会发现现实比自己预期的速度更快;新能源汽车低噪音易造成安全隐患,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辆可能忽略正在启动或低速行驶的新能源车,因此,新能源车出险频率也相应表现出集中、高频的特点。

数据“围墙花园”难以拆除导致经营质效不高

保险公司设定合理保费的关键是准确评估纯风险保费,而纯风险保费以大数法则为基础,需要持续积累风险同质业务足够长时间以形成可信的承保、理赔数据支撑。由于新能源车积累时间短,单纯依靠历史经营数据开展定价的机制难以满足经营需要及客户、市场预期,因此,仍需借助外部数据赋能,调优定价模型。而新能源车作为智能移动终端天然具备数据获取优势,但新能源车从人、从车、从用全量数据主要集中在各车企,目前产业有150余家车企销售新能源汽车,其中仅市场占有率超过1%的车企就有20余家,保险公司逐一开展数据合作、定价建模的时间及经济成本均较高;同时还有国家大数据平台、动力电池企业、售后维修企业、新能源汽车科技企业等掌握部分有价值的数据,可供保险公司开展风险研判和客户服务,但上述平台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不能有效整合赋能保险公司经营。

产业变革催生保险公司新型经营模式

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后,产业加速洗牌,能够在技术供给、产品创新、服务赋能方面充分满足消费者预期的车企才能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保养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为稳定后市场规模,车企也急于改变用户感知力弱等痛点,借助汽车电子、车载软硬件及通信传输技术,车企尝试与车主建立更加紧密的纽带关系,从而拓展更大服务范围,因此,车企从关注车辆销售逐渐走向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推动服务质效符合消费者预期,车企主动缩短服务链条,强化总部职能,对应也增加了对保险公司的期望,推动保险公司锻造高效响应、决策机制,推动行业突破传统车险经营边界,通过“大车险”经营模式建立以客户为中心、链接车辆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

新能源车险经营策略探讨

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及发展现状,预计未来新能源车险将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因此,锻造新能源车险经营能力仍然是行业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提升自身业务精细化筛选、管控能力固然重要,但在当前经营困境下,唯有多方协同共同完善经营方案,才能找到破题关键,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

产业协同推动经营破局

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车险定价较高,拉高车主用车成本,与购车初衷背离,进而影响车企品牌销售。在产业加速洗牌背景下,车企急于解决车险供求双方预期不匹配的问题,进而降低车主用车成本,稳定品牌销量;目前特斯拉、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积极应变,主动参与保险公司定价建模,协助开展客户分层。借此契机,保险行业与保险公司要加速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其中在数据协同方面,通过对外拓展数据源获取,对内加强数据治理,补足保险行业数据短板,加强风险识别能力,为发挥定价等保险公司的独特优势奠定基础;在理赔协同方面,共同建立新能源汽车理赔维修标准,针对不同类型保险事故梳理维修方案,形成明确维修指引,与车企定期开展事故、赔付情况复盘,推动改进车辆设计,降低事故发生率及维修成本。立足保险业务中长期布局,挖掘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新兴保险机会,前瞻性做好产业交流、风险研判,为后续产品保障做好能力储备。

行业协同推动经营提质

数据分析是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经营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而定期开展经营检视有赖于多维、全面的数据资源,建议行业参考“乘联会”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定期公布维度更丰富的新能源车险经营数据,支持行业多视角开展业务回溯评价;建议行业建立新能源车险经营研讨机制,推动形成统一的风险认知,加强分品牌经营策略制定的准确性,同时解决中小保险公司由于基础数据积累不足、定价基础相对薄弱带来的经营困境。考虑到采用车电分离技术的车辆占比逐年提升后,对行业内数据共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看,车电分离技术通过对车辆、电池所有权剥离,衍生出消费者可以租赁电池,按需或按使用量支付电池使用成本,而无需购买电池的新消费模式,与车电一体相比,车电分离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与保险操作实务;考虑到风险判定、定损定责的需要,对于车身、动力电池向不同保险主体投保的车辆,需要实现保险主体间数据共享作为经营研判依据。

公司协同推动经营增效

近年来新能源车企不断加强互联网思维运用,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决策响应高效化、落地执行敏捷化。目前,财险公司普遍采用分险种经营模式,依据不同险种性质、特征划分产品管理职责,开展经营核算,但是在向“大车险”经营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传统险种经营边界不断被突破,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呼之欲出,分险种经营模式与车企运营模式适配度不高的问题逐渐显现。建议财险公司从提升经营效率角度出发,进一步理顺产品管理机制,强化集约化经营属性,聚焦客户需求,强化总部职能部门以及总分公司协同,以资源配置精准、成本管控有效、客户体验更佳为目标,整合车险经营全链条,在成本阈值范围内合理确定各车企品牌产品的经营范围、承保政策、理赔标准等内容,不断夯实车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中国金融》|新能源车险经营协同策略探讨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0人参与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