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民生 > 31省份财政收入正增长,教育支出增长率排名垫底
31省份财政收入正增长,教育支出增长率排名垫底
时间:2024-02-03 00:08:32    来源:归途的路    浏览次数:91    我来说两句(0)

中国网 2 月 1 日讯 2 月 1 日,国务院新闻办就 2023 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财政宏观调整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 21 万亿元 31 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王东伟介绍,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 21 万亿元,全国 31 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2023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 27.46 万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8.9%,科技支出增长 7.9%,农林水支出增长 6.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 5.7%,教育支出增长 4.5%。

王东伟介绍,2023 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呈现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支出持续加力,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完善,专项债政策效能进一步发挥,防范风险底线进一步筑牢五个特点。

财政收入方面,王东伟介绍,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加上 2022 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 年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 21 万亿元,增长 6.4%。就地方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 6.7%、6.9%、10.7% 和 12%,全国 31 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2023 年年初,财政赤字率按 3% 安排。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第四季度增发 1 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023 年达到 27.46 万亿元,增长 5.4%。重点领域保障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8.9%,教育支出增长 4.5%,科技支出增长 7.9%,农林水支出增长 6.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 5.7%。

2023 年年初及早就明确了延续和优化部分税费政策,下半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再延续、优化、完善了一批到期税费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的税费负担,精准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资金规模超过 2.2 万亿元。

2023 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 3.8 万亿元,优先支持成熟度比较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聚焦重点,不 " 撒胡椒面 ",扩大了专项债券的投资领域,2023 年专项债投资领域扩大到 11 个。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也扩展扩大,扩展至 15 个方面,同时加强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有力推动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在防范风险方面,王东伟介绍,一方面,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推动制定了一揽子的化债方案,抓实抓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化解工作,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23 年转移支付的规模达到 10.29 万亿元。完善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政策,向 " 三保 " 支出压力较大、财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倾斜。同时,引导省级下沉财力,共同筑牢兜实基层 " 三保 " 底线。

王东伟表示,2024 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财政收入将会继续恢复性增长。从财政支出看,将继续保持必要强度,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将保持一定规模。具体的 2024 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来进行细化完善,将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审查批准。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去年我国的财政支出是否有所收缩,李先忠表示,去年 1 至 5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0.48 万亿元,比 2022 年同期增加了 0.58 万亿元,增长了 5.8%。去年 6、7 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小幅下降,主要是 2022 年同期存在一次性的大额支出,抬高了基数,使去年 6、7 月份增幅有所回落,这是在预期之内的,不存在财政支出收缩的情况。从去年全年看,去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了 27 万亿元,同比增长 5.4%,支出规模再创新高,有效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对经济恢复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 6 万亿元 能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金能否按时足额发放饱受社会关注。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表示,截至 2023 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 6 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

侯俊明介绍,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2023 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 1 万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地方各级财政也积极落实相关支出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自 2022 年起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地基金结余进行合理调剂。2023 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规模达到 2716 亿元,有效解决了地区间养老负担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侯俊明说。

此外,财政部还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配合有关部门,规范各地基金收支行为,促进筹资和待遇政策更加公平合理,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侯俊明表示,通过落实上述措施,近几年基金收支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截至 2023 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 6 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还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等养老服务项目,出台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银发经济发展,让老年人有了 " 养老钱 ",还能够享受买得起、用得好的养老服务。

2023 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约 1.57 万亿元 中小微企业受益最明显

谈及 2023 年税费优惠情况,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介绍,去年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将近 9500 亿元,占总规模的 42.6%,这是享受税费优惠比例最高的行业。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中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规模约 1.43 万亿元,占比是 64%,是受益最明显的。

"2023 年按照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加持续的要求,统筹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的承受能力,进一步突出前瞻性、连续性、精准性,对到期的税费优惠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同时,聚焦特定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实施一批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实打实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 王建凡说。

在谈及主要是哪些市场主体在受益问题时,王建凡表示,根据有关部门数据,2023 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中,新增的减税降费大约是 1.57 万亿元,办理的留抵退税大约是 6500 亿元。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将近 9500 亿元,占总规模的 42.6%,这是享受税费优惠比例最高的行业。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中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规模约 1.43 万亿元,占比是 64%,是受益最明显的。

王建凡表示,2024 年财政部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

谈到今年财政政策将如何有效支持经济的复苏等问题,王东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明确部署,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所谓适度加力,王东伟指出,一是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释放积极的信号;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三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 " 三保 " 底线;四是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提质增效,就是要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这六个方面下功夫," 大力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关键处,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实现更高效益。" 王东伟说。

王东伟表示,将重点做好着力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用好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推动解决好基础产品、核心技术、关键软件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撬动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产业新赛道。

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发力扩大国内需求。从投资看,要扩大有效益投资。今年将用好相关国债资金,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等,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从消费看,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2024 年将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推动壮大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新的增长点,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

此外,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落实 " 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 " 要求,推动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创业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分类分层社会救助保障。同时加强 " 三保 " 支出的预算管理和财力下沉,兜牢基层 " 三保 " 的底线。

" 还要着力支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支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将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范围扩大到全国,实现全覆盖。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这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要用好中央财政的衔接资金,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学习运用好 " 千万工程 " 经验,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 王东伟说。

王东伟表示,还要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支持地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完善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财税政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的支持力度。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完善财税政策,培育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编审:魏婧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0人参与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