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民生 > 上海街道巧法给隧道居民楼加梯
上海街道巧法给隧道居民楼加梯
时间:2024-01-31 11:17:09    来源:旧梦失词    浏览次数:14    我来说两句(0)

城市不断发展,“城市更新”被赋予更多期待,大到一片区域的整体改造,小到一部电梯的加装落地,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几天,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陆续有12台加装电梯签约开建,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是上海首次在隧道上方,以加固底座的形式实现加装电梯的技术先例。

上海街道巧法给隧道居民楼加梯

“我们很开心的,年纪大了,真的是走不动。我楼上还有一对老夫妻,平时都不出门,连垃圾都是麻烦快递顺手带下去”——济阳二村居民邓师傅

“我们这里每层楼都有老人。的确情况也比较特殊,因为楼下就是隧道,现在街道出面争取了,想办法为我们解决了困难,真的是很感谢的”——济阳二村居民张师傅

在意向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上钢新村街道村济阳二村、济中村又有12个楼栋198户居民,即将实现“一键直达”的梦想。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四年。

原来,这几栋居民楼的下方正是穿越而过的龙耀路隧道。当年隧道盾构期间,居民们曾搬迁过渡,到2020年隧道建成通车,回搬后的居民提出了加梯申请。要知道,上海此前从未有过在隧道正上方加梯的先例,按照《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导则》要求,既有多层房屋加梯都需采用打桩技术,会对隧道造成破坏,不符合实施条件。

说“不”很容易,但也就此关上了“悬空老人”的加梯梦。上勘集团建筑设计院负责人梁明清楚记得,光是方案研讨会前后就开了八次——“普通的加装电梯采用桩基,打桩可能要打20、30米深,因为我们这个项目的隧道就在房子下15米到18米的地方,打桩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采用了补偿性基础,在隧道和楼之间的15米范围内,扩大基础。”

所谓“补偿性基础”,指的是电梯桩基不往深度要空间,而是扩大底座横向面,打牢电梯基础,确保隧道安全。梁明说,方案优化的一小步,背后是各个部门克服重重困难、联动攻坚迈出的一大步,把“不可行”变成“可行”——“我们要对隧道进行监测监护各方面的一些工作,使这个项目加装完电梯以后,对隧道的包括附加的应力都达到一个安全的范围,允许的范围内。”

上海街道巧法给隧道居民楼加梯

扫清技术上的“拦路虎”,加梯最考验,也最磨人的就是居民工作,考验基层治理能力。上钢新村街道有46个住宅小区,老旧小区占比达80%,有很多是“悬空老人”,对他们来说,每一部电梯的落地,都可能是新生活的开始。

上钢新村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吕亚勇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去年街道完成加梯签约72台,全区位列第一;另开工30台、竣工20台,是原定计划的240%。

加速度是如何跑出的?上钢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嫣春把过去一年的努力归结为——事无巨细的全过程服务。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上钢新村

在街道层面专门成立“加梯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下设4个工作小组,分别是群众工作组、程序指导组、安全责任组、信息宣传组,可以说从开始签约到最后交付使用,全程参与、全程服务。

从专班到工作小组,大家就围绕一点——我可以为加梯做什么?

工作专班每周要开一次例会;一个是与居民区的每周例会,每周专门听取各个居民区的加梯推进情况,有难点有困惑,需要专班到一线去指导的,一一报上来,我们安排下去;一个是与代建单位、施工方的每周例会,工程的进度、监理的施工质量报告、包括平时12345市民热线可能受理的投诉,我们也会反馈给各个单位,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加梯有条不紊推进。

街道层面每个月再开一次例会,分析街道面上一个月内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与区里协调的,包括区建交委、规划,还有市安监署对接沟通。

街道全年再召开两次推进大会,部署任务、推动工作。

——吕亚勇

上海街道巧法给隧道居民楼加梯

当各个部门主动服务,很多问题都找到了解决路径。在上钢新村街道,每一部加装电梯的资金都要求纳入公共账户,按合同约定分期支付,确保资金安全;施工期间,除了建设方的监理之外,街道还会再聘请第三方监理,全程监管施工质量。

对于最难做的居民工作,各个居民区书记也各有法宝、深有感触。加装电梯,每层楼的诉求都不尽相同,关键要找出居民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上钢十村居民区书记刘婧——“加梯对底楼居民来说影响最大,通过在设计方面规避一些可能影响到他们的采光通风等问题。比如说楼栋距离,设计上能不能适当改善、拉长一些距离;有些电梯的结构是玻璃材质的,会有反光,是不是通过换其他的材质来避免对一楼的影响。”

德州四村居民区书记朱澜——“在加梯过程中,我们结合美丽家园建设,一楼的居民我们会在楼道里加贴瓷砖地砖,有的楼栋门口再增设一个非机动车的车棚,环境上一一下子就提升了。还有在做居民工作中,发动年轻的居民与加梯公司、建设方沟通,他们善于学习新知识,比较专业;那么老年居民,楼上楼下都比较熟悉,工作好开展。”

当曾经的加装“堵点”变成了基层治理的“亮点”,也持续提升着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不断激发大家参与小区治理的内在动力。济阳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慧特别提到了这样一个场景——“我们有一个楼栋,就通过电梯相互认识的、相互熟悉;特别是一楼居民,之前是持反对意见的,的确装电梯会对一楼二楼有些影响,但这次一楼居民的女儿出嫁,出嫁的时候整个楼的居民都去送祝福,送她女儿出嫁,无形当中邻里之间关系更好了。”

上海街道巧法给隧道居民楼加梯

在此基础上,上钢新村街道继续全覆盖梳理可加装楼栋底数。按照“适合,较难、不适合”三类划分,对全街道24个多层住宅居民区的1877个楼栋,对加装电梯的规划要求,建筑条件,消防安全、小区环境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估,确定了976个楼栋可加装电梯,并运用居民区“房态图”,按居民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房屋使用情况,全面分析各楼栋居民加装电梯的意向性,形成“一楼一方案”,实现从“人等方案”到“方案等人”。

就像城市管理像绣花针一样精细,加装电梯也追求“精细管理”。目前,街道已经形成加装电梯项目征询、审批、建设、验收、使用等程序的闭环管理制度。根据辖区老旧小区特征,委托浦发房管公司承接既有多层住宅及组装电梯的后期维护保养工作,形成一体化管理“上钢模式”。

在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嫣春看来,工作沉下去,才能让电梯“立起来”。加梯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都是为了让居民们有更好的体验感,创造更好的加梯氛围。

如果每一部电梯在“立起来”的过程中,难题有人解、矛盾有人解,一些专业的过程还有人指导,就会给加装的居民们、观望的其他居民们带去更多信心。

施工过程中,大家还会再看,施工现场是井然有序的,工人工期是规范有序的;等电梯装好后,楼栋门口环境也好了,又明亮又干净,就会给大家更多信心。

上钢新村街道老旧小区占比高,我们希望能持续推动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这项“民心工程”,通过加梯这件“关键小事”,推动解决居民的“民生大事”,有效提升社区人民的生活品质,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到“每天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步”的便捷和福利。

——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嫣春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0人参与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