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民生 > 天工开物 一核两翼 双向奔赴 天开高教科创园创新创业涌热潮....
天工开物 一核两翼 双向奔赴 天开高教科创园创新创业涌热潮
时间:2024-02-02 22:31:02    来源:笑尽往事    浏览次数:31    我来说两句(0)

天工开物 一核两翼 双向奔赴 天开高教科创园创新创业涌热潮

漫步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一个个项目令人目不暇接,一家家企业干劲儿十足热火朝天,这里创新创业的热潮成为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注脚。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因资金链断裂而闲置的烂尾楼。如今这块曾藏身于学府书香的璞玉绽放光彩,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成为津沽大地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新地标。

天开园,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各取“天”“开”一字,与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相呼应。开园以来,1200余家企业拔节生长,“开”出科技创新的新生事物,“开”出创新创业的风流人物,描绘出一幅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双向奔赴的新图景。

天时地利人和的交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天津科教资源丰富,聚集了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超过170家,普通高等院校56家。

如何把科创成果的“富矿”转化为更多的现实生产力?天津作出高水平建设天开园的战略部署,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可谓顺势而为、恰逢其时。

得天时,是时代大势,也是时间窗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独立成章,为天津一体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天开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大机遇。天开园将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发挥高校创新优势和策源功能,建立高校与产业园区“握手”通道。

占地利,是区位禀赋,也是历史机遇。天津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天开园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载体,也是重要抓手,既服务我市高校成果转化,又为京冀创新成果提供孵化平台。天开园在空间上构建了“一核两翼”、辐射全市的总体空间发展布局,园区与园区之间具备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形成合力的条件。

聚人和,是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更是一场大学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天开园建设是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大事、实施“十项行动”的实事,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举、城市更新提升的亮点之举。从高校院所到所在区域、从科技界到教育界、从企业界到金融界,都积极投身到天开园建设中来。

从2022年12月29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高标准启动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到2023年5月18日正式开园,仅历时7个月。

天工开物 一核两翼 双向奔赴 天开高教科创园创新创业涌热潮

“一核两翼”的城市新地标

南开区,津河畔。红蓝相间的天开园LOGO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里就是天开园“一核两翼”布局中核心区的先导区。

在空间和功能上,天开园构建了以研发孵化为主的“一核”和以研发转化产业化为主的东西“两翼”,形成了辐射全市的发展布局。

“一核”是由南开区环天南医大片区构成的核心区,占地7.14平方公里,是历史上重要科教资源的承载地,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及152个各类科研院所,是成果孵化转化、创新创业最为集中和便利、深受高校师生关切和期待的首选之地。

“西翼”拓展区选址西青区大学城片区,紧邻主城区,聚集了天津工业大学等5所市属本科高校,拥有学府工业区等一批产业基础良好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东翼”拓展区选址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片区,聚集了13所院校和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围绕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创业、人才引育、校友经济等10个方面,天开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扶持政策体系。34条“硬核”政策,支持大学生“在津圆梦”,支持高校科研人员成长为“产业教授”,支持校友打造“第二母校”。开园以来,天开园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和科技企业心目中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地标。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去年年底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毕业的李双阳在天开园5号楼“定居”;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振杰教授团队首批入驻园区;天开津南园天津普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抓紧进行干法电极的生产……

天开园依托高校集聚区建设,拥有“出校门、进园区”的区位优势,是校企握手、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天然通道。今年,天开园还将完善发展成“一核两翼多点”的发展布局,在增强核心区策源带动作用的同时,提高“两翼”和滨海高新区华苑片区等孵化产业化承载能力。

天工开物 一核两翼 双向奔赴 天开高教科创园创新创业涌热潮

新质生产力的活力迸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立足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的功能定位,天开园充分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资源,推动智力优势蝶变为产业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南开大学段峰团队的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实验取得成功后,在天开园运营;天津大学教授胡明列带着世界前沿的飞秒微纳加工项目进驻天开园;从注册企业,到拿到订单和1100万元股权融资,天津大学副教授王议锋仅用了半年;南开大学李伟教授团队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蓖麻油生物航空煤油科研项目万吨级工业装置启动建设……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要有“惊险一跃”,这一跃,得益于科技型服务。

作为科研成果孵化器,天开园打破智力创造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壁垒,大力引育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资源,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致力于将“雏鸟”培育为“凤凰”。

在海河实验室创新联合体基础上进行扩容,天开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吸纳了我市447家实验室和服务机构,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46家科技和金融服务机构,聚天津科研资源为天开园赋能。

目前,天开园入驻企业涵盖了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为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正在将科创资源的“聚宝盆”转化为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天津正在展现蓬勃的发展活力。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0人参与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点击排行